2011年,“十二五”的開局之年,將開啟我國保險業的新歷程,既進入一個加速上升期,也將是保險業矛盾和問題的凸顯期。發展和轉型將是這一時期的關鍵詞。在“出重拳、下狠手”整治市場秩序之外,償付能力監管機制將在2011年得到進一步完善,而一些保險公司上市或將可期。
去蕪:由亂而治
“快速發展時期往往也是問題集中暴露時期,目前,我國保險業快速發展中積累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正逐步顯現,一些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將相互交織。”在日前召開的保險業情況通報會上,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指出。縱觀國際保險業的發展,無論是歐美還是日本,都經歷了一個“由亂而治”的歷史發展階段。在快速增長期,“急就章”不可避免地帶來市場秩序混亂、風險集中暴露等問題。國內保險業的發展路徑,亦有這樣的共性。
“十一五”期間,保監會頻頻出手治亂,特別是2008年以來,一方面督促保險公司調整業務結構,另一方面則嚴肅市場秩序,一批大案要案不斷浮出水面。“總的來看,市場秩序是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,這是主流,但也應認識到,市場秩序還存在很多問題,非法集資、保險欺詐、商業賄賂等保險領域的司法案件還時有發生。”吳定富指出。
“出重拳、下狠手”整治市場秩序,依然是2011年保監會的重頭戲。在通報會上,保監會財險監管部主任李勁夫透露,今年和今后一段時期,把治理公司經營數據不真實作為規范產險市場秩序的重中之重。財產保險領域以車險和農業保險為重點,突出整治虛假批單退費、虛掛應收保費、虛列中介代理手續費、虛列營業費用和農業保險虛假承保、虛假賠案問題,逐步解決條款、費率報備與執行不一致的問題。下一步保監會將研究出臺《財險公司違法經營行為處罰辦法》、《財險公司風險監測指引》等文件。
保監會人身險監管部主任梁濤則表示,銀保業務將成為人身險領域深化結構調整的重點,突出整治賬外暗中支付手續費和銷售誤導問題,同時對電話銷售業務和團體年金業務開展集中治理。保監會將加強與銀監會的協調,擬出臺《銀保業務監管指引》。
償付能力監管機制將在2011年得到進一步完善。梁濤透露,保監會將啟動償付能力類別化監管研究,針對不同類型公司的盈利模式、資本需求、風險問題,健全監測指標體系,強化監管措施。吳定富則表示,保監會將研究建立我國保險公司風險資本監管制度的建設方案。并在分類監管指標體系中,增加手續費率、綜合費用率、管理費用等費用指標的權重,并對分類結果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,“真正地發揮分類監管扶優限劣的作用”。
存精:深化轉型
吳定富指出,“十二五”是繼續推進保險業的戰略性調整和轉型的關鍵期。“保險公司要結合行業發展規劃,制定完善公司自身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,繼續調整業務結構,積極發展滿足消費者需求、體現核心優勢的保障型業務。”自2008年保險業開始進行業務結構轉型以來,已初步取得一定成效,業務質量和內涵價值有所提升。但是,結構調整也面臨如何進一步深化的命題,“保險公司要實現從價格、規模競爭轉向產品、服務和管理質量的理性競爭,增強盈利能力。”
保險業深層次的轉型,其中一個重要內容便是一些保險公司實現改制上市,成為公眾公司,以“優化股權結構,增強市場約束力”。
近年來,中國人保、中再集團、泰康人壽、新華人壽、天平汽車險和陽光保險等,都傳出計劃上市的消息,不過,對于一些保險公司來說,上市或許是遠景藍圖,而有些保險公司則已是戰鼓雷動。
2011年,最可期實現上市的保險公司或許將是中國人保。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,中國人保目前已具備了集團ipo的條件,財政部也已首度表態允許其“擇機啟動ipo”。
來源:[ 第一財經日報 ]